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9的文章

自製烘豆機之始與末....2

圖片
人因夢想而偉大! 堅持是最後的手段!很多時候,堅持只是因為沒有其他條路可以走了。 挖洞給自己跳就是如此吧!講這些,不過就是想表示,人究竟可以多無聊! 各式各樣的想法裡,真正會去實行的畢竟不多,被環境或是思考侷限著,我能作到嗎? 這也便是最大的阻礙。 古今往來,堅持信念走下去的人如過江之 鯽,真正成功的卻是寥寥無幾,那,我究竟想堅持什麼呢? 朋友嫌豆筒容量太小,因為她店裡的豆子種類很多,都是先烘好單品再混合,因此烘焙的次數又會變多。 加上每種豆子用量都不一樣,每星期都得烘焙10次左右,加上有人訂隨身濾沖包的話,次數又會更多,那只好再加大容量。 這樣一來,無可避免的就是銀皮飛散與煙霧的處理,這也是專業烘豆機的重點。 而加大容量所造成的銀皮,以這種機構的烘豆機來說,是很難解決的辦法,日本方面的處理方式是加上瓦斯爐底座,使整個空間密閉,瓦斯爐下方再加入一個抽屜來收集掉落的銀皮。 石英管ヒーター電気焙煎機 那為了節省成本與運用周邊的可用零件,只能最大極限的去讓銀皮不要過度飛散,沿用上一台的概念,加大烘焙室容量的同時也加大加高外殼的尺寸,四角的底部再加上可調整高度的螺栓,上蓋密閉。烘焙室快速滾動時產生的氣流帶動的銀皮會被外殼擋住而落在瓦斯爐上,也算是折衷的辦法了。 前方上蓋加上可接風管的接口,只剩下風門調整機制的設計了。 實驗機貳號。 順便作的漏斗跟取豆杓。 內部觀。 烘焙量達到800g的上限,朋友笑說跟一公斤機器的容量差不多了! 唉!因為有人覺得搬來搬去還要加風管很麻煩,乾脆就不加了,每次烘焙產生的煙霧量之多總讓我覺的怕怕的! 本 著作 由 蔡政育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釋出。

自製烘豆機之始與末....1

圖片
早在幾年前買到第一批生豆時,大概就會進行到這一步吧! 無論是妄想著日本的手網,到自己如無頭蒼蠅般四處碰運氣尋求可用的替代品,各種尺寸的篩網、鐵網........ 直至在緣份下認識台中的鄭先生,才能近距離接觸烘豆機,慢慢的進行至自己手工製作小型烘豆機,前前後後竟有六年,真是時光飛逝! 為何要自製烘豆機,理由相當簡單:沒錢! 單就趣味的因素並不足以支撐我一直玩咖啡,真正繼續讓我堅持下去的因素卻是經濟因素。 想喝咖啡→想喝好咖啡→想喝便宜的好咖啡→想喝便宜又新鮮的好咖啡! 一目瞭然。 退伍後雖然想往咖啡的路上前進,在咖啡店打工、咖啡器材店的工作。在在都讓我覺得,想玩好咖啡,除非經濟夠充裕,那經濟不夠充裕的呢? 後來還是被叫回家裡工作。 樣樣通卻樣樣不精的人,並不容易生存。 個性陰沉不好動的人並不容易成為一個好業務。 忙碌又莫名其妙的日子不斷過去,我還剩下一點可能可以自傲的只剩咖啡。 我願意用手網烘焙。 我願意嘗試各式各樣的技巧與器具。 學的越多越覺得自己的不足。 從日本帶回一台手搖烘豆機,花了我兩個月薪水。 嘗試製作烘豆機: 第一台自製烘豆機。 朋友開店,為了減少成本,烘豆是一件比較有效的方式。 一般個人開的小咖啡店,在初期便想投資一台1~3KG的烘豆機是比較困難的作法,除非運氣好剛好遇到二手機器,然而熟悉機器又是一段時間,也不能確定這般投資的效果,便嘗試自製烘豆機。 容量300g,鋁板製。 本 著作 由 蔡政育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釋出。

冷卻器改良之二

圖片
之前剩下的風扇便幫自己裝了一台冷卻器。 原理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在於風扇口徑大小的不同。 上一台用的是4"的散熱風扇,而這次剩下的是二手貨,日製的。 然而規格特殊,2.5",這下頭就痛了。 後來逛食品機械行有看到各式各樣的麵漏,尺寸不少,就挑了一個大概類似的鋁製面漏。 由於麵漏下方的口徑略小,利用剪刀稍剪一部分來符合風扇口徑,上方在加上日製篩網,300g的冷卻速度相當快,一分鐘左右就可以降到室溫了。 唯一缺點:聲音太大。 看出來了吧!結構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