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泡咖啡而烘咖啡?

玩咖啡也有好幾年了,談不上研究或是專精,只是自接觸咖啡開始,從隨處可見的罐裝飲品到所謂的咖啡文化,也不過只是比一般人多深入了一點點而已。
原本只要有罐裝咖啡,那個年代最常看到就是鐵罐裝的“伯朗咖啡“,不然就是賣場中常見的三合一隨身包;喝咖啡,這種事好像非得到“咖啡店“才算稱的上。
不曾去過咖啡店,只有高中時認識阿丸後,常到他家裡喝阿丸母親泡的咖啡,那時連虹吸壺都不認識,手上沒幾毛錢的胖重,去咖啡店?只能說說笑笑。
大學後,某位好友讀了軍校,那位仁兄也稱的上是一表人才,偏偏就是交不到女朋友,軍校又是規定休假時間,於是,每當休假便找來胖重家裡;然而,胖重無其他嗜好,看書而已,一不花大錢二不花力氣的休閒活動。兩個沒錢的男人能做啥?
泡咖啡啊!
秉持著節儉美德的胖重,從圖書館借來十幾本跟咖啡相關的書籍,林林總總的看了遍,結論是,喝了再說。啥紅酒酸味苦味甜味厚實感、卡布其諾拿鐵黑咖啡,沒試就是不懂。
器材當然是從濾泡開始。
濾杯、茶壺、濾紙,咖啡呢?一律從最便宜的綜合豆開始。
當然,隨便泡泡能好喝到哪裡去,就算是咖啡豆,也是放了好幾星期不新鮮的那種,不會保存啊。
再來,搜尋論壇找資料,有點小錢就上咖啡店,一來二去的,也沒弄出真的自己覺的好喝的咖啡出來,頂多讓自己的味覺遲鈍了些,不論啥味道都吞的下去.......
後來工作一陣子後,才發現囊羞澀的狀況下要維持一般生活水準下還能喝杯咖啡,無論時間或金錢都是力有未逮。
後來接觸到烘豆這件事,僅是上網找資料時,才發現烘豆並未如自我想像般困難,當然指烘焙咖啡這個行為。才開始嘗試烘焙咖啡,而當時可以烘焙咖啡的資料或多或少都是從日本來的,也因此開始了手網烘焙的歷史。
而從手網烘焙的黑歷史中又認識台中的烘焙師,也是機緣巧合下,才發現烘焙這件事比自己想的還要複雜許多。自製烘豆機也僅是作為個人對於烘焙咖啡這件事的一個心得。

烘著烘著,負評不少,好評亦多,但也都稱不上能開店做生意的程度,就阿丸的說法,沒有經過與消費者搏鬥的考驗,僅僅自爽的自家烘豆,只能說是在經濟條件不許可的狀況下,自我調侃的一種美好消遣而已。

烘焙還在繼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