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5的文章

新玩具_燗鋼壺

圖片
昨晚鐵工師傅拿給我的,由於是用霧面做的,師傅覺得不是很好看,後來又手工拋光。 閃亮亮! 據說燗銅壺是江戶時代做為船上或移動時溫酒的器具,以設計而言當然不如現代使用電熱或瓦斯方便,然而以攜帶與方便的角度而言,使用木炭的效果極佳,設計也頗具巧思,這種器具當時多是用銅做的,一邊是放置木炭,並於下方有通氣孔,然後將水注入外壺,即可用木炭使水變熱,而另一邊的開口則是做為加溫酒壺使用,更有甚者木炭上方放置小鍋或金網也可燒烤煮食。 買了兩瓶清酒跟朋友準備開喝,才發現........ 這麼熱的天,喝冰的都來不及了! 還溫酒? 所以試用的結果要等到冬天.....

直火烘豆機V2.1...........(三)

圖片
直火烘豆機V2.1...........(三) 小細節真是個大哉問。 關於烘豆會燙到手的這個問題,臉上出現的是三條線。 也許是習慣被燙倒,根本不會去想到不小心燙到手的.....問題? 既然是問題,那就來思考怎麼解決吧。 取樣勺離下豆口太近,會燙到手....... 下豆口會燙到手........ 取樣勺加了手柄。 下豆口重新修改,在材料來前先找了一點木製品給自己一點樂子。 本 著作 由 蔡政育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釋出。

關於烘咖啡豆的一些心得(碎碎念).....

圖片
剛開始接觸烘焙時,會發現,光是讓咖啡豆烘焙顏色均勻就是一個困難。 費盡心思讓烘焙均勻後,又會發現味道的發展不如人意。 就算讀過了種種資料,上過了各式各樣的課程,一樣會遇到味道的表現上的問題。 一個是穩定的烘焙重現性,另一個是烘焙的表現上的問題,酸的風味是好或差,烘焙的結果是表現出特色或是製造無法入口的咖啡? 多數的狀況下,會從器材方面著手,因為那是最簡單(花錢)的解決辦法。 更好(貴)的烘豆機、更特別的烘焙配置、更佳人性化的烘焙條件(溫度曲線等)。 這樣好像是個解決辦法? 然而,接觸到越來越多樣化的咖啡生豆,日曬水洗半水洗蜜處理....越來越多樣化的處理法讓烘焙的人也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 咖啡特色的表現。 一樣的問題。 烘焙的環境、國家歷史、咖啡的普遍性都會影響到烘焙者的烘焙手法,如果主要用在濃縮咖啡機上,綜合豆的配方、中深焙就是習慣的手法;日式沖煮法的咖啡,中淺、中度、中深都是會用到的烘焙度。 自家烘焙咖啡的重點在於有無販售這一點,如果有販售的情況,如何穩定提供消費者喜愛的咖啡豆是最重要的一點;自己喝呢?那可接受的範圍就大多了。 後者的話,除去經濟因素外,理所當然地會與周遭的朋友分享,而分享之後更理所當然地會希望聽到良好的評價? 人的口舌其實相當的嚴酷,好不好吃,除去當地的特色食品,多數入口的食品基本上在口腔內短暫的時間內就會表示出來。 咖啡由於牽扯到了文化層面,以國人的心態,除非相當美味,一般都會委婉的表示。 無論是重烘焙、淺烘焙、北歐烘焙等等,單就烘焙手法來說,僅是烘焙者對於咖啡豆認知的一種表現。 我覺得這樣烘焙可以表現出這支咖啡豆獨有的風味。 我覺得這樣烘焙可以將這支咖啡豆的缺點消除掉。 我覺得這樣烘焙適合用來搭配牛奶。 我覺得這樣烘焙適合用煮塞風。 我覺得這樣烘焙可以做為綜合豆的基豆。 我覺得...................... 因此在烘焙之前,如何用最短的時間了解咖啡生豆,並嘗試出一組心目中的烘焙曲線,無論是開店或是自己飲用,都是最希望的狀況。 那烘豆機器材的因素影響大不大? 當然影響很大,然而個人覺得跟開車一樣,會開車的人不見得可以開好車,開好車的人不見得會開車。 那只能想想自己是那一種人? 如果把咖啡豆想為賽道,那烘豆機就是車了,跑的成績則是與開車的人息息相關。 好車只是讓一

碎碎念....電子點火

圖片
烘豆機的設計過程,很有趣的一個部分就是燃燒器。 關於熱量的產生,主要的來源有二:電力、瓦斯。木頭、木炭的部分不在討論範圍內。 其實這是根據當地環境的狀況來區分的,哪一種容易取得,就用哪一種。 然而烘豆機的烘焙量是一個很大的變因,因為電力的烘焙狀況,個人認為以500g~1000g為佳,再製作更大的烘焙量可否?當然可以,但是考慮到當地的電壓與家庭用電的配線狀況,再大的容量就容易超過家用電路的負載。 如果很堅持要用電力呢? 那就得另外申請較大電流,並加裝可負載的電路。 所以瓦斯的使用範圍比較廣泛。 無論是100g、還是100kg的烘焙量,瓦斯通常是較佳的燃燒源。當然取得也較容易! 然而瓦斯的危險性呢?個人認為大於電力。 因為電力加熱的過程都會加裝保險絲做為超過負載時阻斷電力的安全裝置,這樣的處理安全性當然較高。 瓦斯的話,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有點火不當造成爆炸的可能性,這樣說來,潛在的危險性確實較高。 一氧化碳中毒的狀況屬於燃燒不完全且空間空氣不流通,一般的狀況下,烘焙需要新鮮空氣的補充,加上烘焙時的悶熱,房間的通風狀況較易發現。 點火不當呢? 這個部分討論的重點是點火的部分。 點火的過程:打開瓦斯閥→瓦斯混合空氣→經由燃燒器(火嘴)噴出瓦斯→點火→瓦斯開始燃燒。 那瓦斯閥的壓力、瓦斯跟空氣的混合比→燃燒器的噴嘴口徑、點火的時機與火花的距離,都會是影響瓦斯點火燃燒的因素。 單單討論點火的因素,點火通常是採用電子點火裝置,經由電力產生火花來點燃瓦斯,為了保險還會加上母火裝置,即電子點火先點燃母火,再由母火點燃燃燒器,這部分的過程是為了避免電子點火的失敗造成噴出的瓦斯未點燃造成瓦斯洩漏,這樣就容易因為瓦斯過多造成爆炸。 母火是管徑較小的銅管,前端開口的瓦斯濃度較高,所以混合空氣的部分是在母火管出口,因為管徑小,所以點著的火苗大概跟打火機的火差不多。 根據不同的電子點火裝置,母火管的旁邊還會設置感應針,感應針會偵測溫度,如果溫度不夠的話,表示點火失敗;經過幾秒感應針溫度沒上升,瓦斯閥會關閉瓦斯,此為安全裝置。 國內的狀況,具備安全裝置的瓦斯電子點火器以熱水器與瓦斯爐為主要的裝置方。 國外的話,烤箱、暖爐等,應用的範圍更多;畢竟環境不同。 電子點火電源分為電池或交流電。 本 著作 由 蔡政育 製作,以 創用CC 姓

直火烘豆機V2.1...........(二)

圖片
直火烘豆機V2.1...........(二) 傍晚的光線不是很好,然而完成的喜悅真是..........爽! 跟上一版比起來,把控制盤整合到主體中是一個主要的改變。 當然這只是個測試的樣品,然而效果一如想像中的好。 風門的改善,靈敏度非常高。 隔天早上的光線較佳: 測試烘烤中,下蒲隆地AA300g: 一爆7:14;10:52下豆 降溫中。 這一台拆拆裝裝了不下數十次,為了一個個小問題來來回回,但是大家都做得很開心,因為最後的成果相當喜人。 接下來到朋友店裡試機,再討論一些小細節的修正。 下圖是最早的3D示意圖,有考慮烤漆的部分。 繼續.... 本 著作 由 蔡政育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釋出。

開發的反思......(續)

資金的籌備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自古以來皆然,即使有絕頂的點子,沒有人與金錢的組合,往往也僅是個點子。 關於資金的籌備有二種,一是自備,二是借貸。 一、自備: 自備的定義是屬於個人,並可自由運用的金額,最常見的就是存款,根據存款的原則,總金額須扣除未來三個月維持生活所需的金額,莫要連自己的生活都付出去了。 二、借貸: 借貸的定義非常廣,凡不屬於個人所有的金錢皆是。那個人名下的不動產呢?通常屬於向銀行抵押的金額嚴格來說也是借貸範圍。 借貸的行為形形色色,然而合法範圍內的借貸主要是銀行,另一種是股份。銀行的借貸需要提供財力證明;股份的的籌資方法更不少,重點是提出具未來收益的開發與行銷計畫。 非法的部分不在此討論範圍。 開發與籌資的狀況其實跟雞生蛋、蛋生雞的命題一樣,通常開發初期僅僅是個構想,而構想的完整與建立其實是個漸進的過程,如何維持這個過程的完整性,就是個需要思索的重點,因為時間點的不同,所需的成本也不同。 單純的說,構想→計畫→實行的過程中,其實最花錢的部分是實行,相較於前兩個步驟,花費的金額算是不多,這個不多建立在小形命題的基礎上,例如製造某個消費性產品;而組織性活動的命題,像是汽車製造等,由於牽扯到的人數與規模不一,這邊也不討論。 以Dyson吸塵器的開發過程來看,構想相較於如何取得空氣動力學符合產品大小的最佳化,模具與測試是花最多錢的地方。 以模具與測試的狀況下,現在是有較便宜的方案,就是3D列印的平民化。 重點在於尺寸與材質。 新形狀還好,新型材料真的又是一個問題。新型材料的測試費用根據用途得一一提送驗證單位,例如防火材料的耐燃等級。 以上的碎碎念,重點在於:資源的集中。 開發過程中,無論是公司企業或組織個人,都要先體認一點,就是資源有限的前提。 資源有限?哪些部分屬於資源?而這些資源(人才、技術、人脈、資訊、金錢等等)怎麼分配? 以自行DIY烘豆機的狀況來說: 最初的構想,需要一臺烘豆機烘焙咖啡豆。 目標是烘焙量能有300g。 說服家人支持該構想。 檢視資金金額。 除工作外的時間開始進入構想的階段。 畫圖。 購買材料。 加工。 組立成品。 測試。 持續使用或再度改裝。 然而以上的開發其實是沒有目標性的。 通常要有具體的目標才能夠得到支持(家人、朋友、廠商) 具體的目標要有人、事

開發的反思......

個人對於機械開發製作僅從興趣出發,主要因為工廠的機械老舊出問題,偏遠地區叫工維修不易,為了時間緊急,只好被迫下場,多是與機械廠商配合遠端維修(就是先把料寄到工廠,接下來廠商一邊電話指導,我一邊操作)。 久而久之,對於食品機械的一些零件稍稍有概念,加上網路的便利,慢慢形成自己開發的概念。 如果有買過食品機械的經驗,通常會發現,買了不合用的機率非常大,畢竟食品機械的功能主要是由使用者提出功能,機械廠設計製作,然而現有的食品機械主要因應市場上已經有的食品加工流程。食品製作百百種,即使花了時間做事前功課,真正試車時問題還是不少。 由此逐漸形成,買二手機械再修改的概念。 台灣的食品機械有個優點,由於精密度與平衡感並非如日本設計的機器專業功能強大,主因是為了面向更多的場合,意即一臺機器可以操作的項目更多(萬能機),相對的穩定耐用度降低,而修改添加功能卻也是常有之事。所以再修改的成功率居然較高。 為了添加功能,除了口語溝通,買零件更是常有的事,所以零件不合的狀況更是常見。 只好考慮自行繪圖,也因此從手繪→Photoshop→Sketchup→solidworks,似乎也成了一個必經的過程。 繪圖的過程也建立起一些概念,像是直角的實際製作問題,鎖孔的空間,不鏽鋼的厚度與螺孔的孔徑關係等等,深深體會了活用繪圖軟體可以省下事後多少工....... 前提是繪圖人員要夠厲害。 如果牽扯到人機介面的話就更頭痛了.......這部分不提。 重點是,因為是獨立開發,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 1.不鏽鋼的強度 2.針閥的口徑 3.瓦斯噴嘴的口徑 4.瓦斯燃燒器的燃燒效率 5.瓦斯閥壓力 6.溫度控制器的操作 7.馬達控制與扭力 8.抽風扇的瓦數 9............太多後面不想寫了 其實這些知識要感謝台灣的廠商不厭其煩(因為我實在太煩人了)的經驗傳授與提供資料,然而這些過程都是建立在 "量產"的預期心理上。 台灣的中小企業對於研發的過程其實仍抱著一種恐懼的心態,由於付出可能無法回收的狀況使得傳統企業對於研發無法投入太多,這也形成台灣代工廠的蓬勃發展。 於是一但提出研發的案子,通常見到得是個人的努力,至於工廠的協助,只能看運氣了。 可能的因素是一般工廠的需求是量產製作,對於少量的研發製作通常沒太多興趣。 然而資訊因為網路的

直火烘豆機V2.1...........(一)

圖片
直火烘豆機V2.1...........(一) 五一勞動節新進度,雖然仍然有許多的細節要修正,但是機台終於有一個樣子出來了。 大多的時間都是在修改設計上的小細節,畢竟設計圖啥都畫得出來,現實製作的時候就不一定了,並非不可能,考慮到時間與金錢的壓力,終是會累積出設計的一些經驗,例如:要留下螺絲起子跟手放的進去的空間,否則只能用念動力鎖了....... 取樣勺,被朋友笑說,這麼小,是玩具嗎?其實根據之前經驗,通常撈得到幾粒咖啡豆啦。至少3粒。 為了在冰冷的鋼鐵氣息中添加一點格調,裝上木頭柄。 夕陽中的進度....... 希望這個星期能夠試車,雖然小細節就夠煩了,組立起來的樣子總是能振奮人心。 即使進度大大的延遲....... 這一臺是有人預訂的,組裝的過程中,關於電路的部分,因為使用的是市面上購買的到的零件,好處是可以直接更換,即使是未使用過的人,也能自行更換,這樣就大大省下了未來的維修費用(無論是廠家或是消費者) ;缺點是空間大大的不足,工廠老闆的建議是直接請電機設計一組整合式的控制盤,如果是大量製作的話,當然是一組控制盤為佳,目前的狀況算是還在自娛自樂的程度,這個部分待之後的狀況再來討論。 本 著作 由 蔡政育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