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5的文章

磨豆機的一點點.....

圖片
買中古機具的好處是,改機不會心痛。 之前磨咖啡豆的時候,為了接粉,得一個人拉著袋子,緩緩的等待豆子磨完。 今天加裝了一個不鏽鋼接粉器,用之前剩下的材料裁切鑽孔,效果還挺不錯的。 少了一隻手拉袋子,只要隨時注意一下袋子有沒有掉落就好。 其實最大的好處是,粉不會散落到處都是。 由於是利用現成的材料做的,不鏽鋼盒的深度稍嫌不足,咖啡粉的掉落其實算是被機器擠壓出來的。 加上了夾子,效果更佳!

烘焙的紀錄~~

圖片
烘焙的過程通常需要紀錄。 當然,老手跟高手基本上都是記在腦子裡的,大致上看到豆子,內心不自覺的就會浮現出烘焙曲線,然後試烘幾鍋,再根據差異與豆子的狀態微調。 當然經驗的累積須要大量的時間、大量的生豆、大量的試喝...... 但是喝了這麼多,到底結果如何,還是需要一點提示的,尤其現在的生豆種類之多,每年推陳出新等。 以往的紀錄表是參考咖啡大全,然後根據自己的機器做了一點改變。 為了省紙,一張A4可以印三張出來。 F/W表示火力/風門,時間點以分鐘為單位,我自己通常會加上秒。 這個格式是用excel製作的,轉成PDF檔比較好列印。 實際上還可以根據該表格做出曲線圖。 可以參考一下~~ 下載的連結: 烘焙紀錄表PDF 烘焙紀錄表XLS

烘豆機結構的理論(夢裡)

前天有人一起討論關於購買烘豆機的問題。 其中提到了Diedrich跟Giesen。 同樣烘焙容量的狀況下,D牌較G牌便宜一點(應該有便宜個50%),那選擇性呢? 在台灣的話,烘豆機比較容易形成品牌的效應,畢竟有一臺國際知名的烘豆機加持,那感覺上就是不一樣!? 這個部份在這次的咖啡展中可以觀察的到,台灣多了好幾家製作烘豆機的廠商,每家的特點都不同,雖然各有優缺點,但是這也是台灣工具機業的一種轉型。 台灣的烘豆機很明顯的把特色突顯在電機控制的部份,多采多姿的控制盤與較為安全的瓦斯系統,尤其是變頻風扇的應用! 瓦斯控制的部份其實是台灣的強項之一,尤其是出口的部份,電子控制更是供不應求。 但是為什麼待在台灣的我們看不到呢?因為台灣過於便利的環境與較狹小的市場,實際上不需要過多的控制設備,而台灣的廠商就專門開發給國外使用的瓦斯控制設備,這幾年才逐漸應用在烘豆機上。 因為烘豆機是相對小型的工業設備,尤以這幾年的發展更為明顯,許多知名廠商也將目光投入小型烘豆機的市場,1~5公斤的烘豆機是越來越多種。 台灣設計的烘豆機相對便宜(是D牌的1/2~1/3),但是結構與耐用性呢? 還是需要時間的考驗。 相較於國外動輒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資歷,台灣的烘豆機競爭點在哪兒呢? 回到烘豆機結構的討論,其實D牌、G牌、P牌跟日本的R牌等烘豆機都是各有一套烘焙理論才有的結構設計。 而烘焙理論從何而來,也許是烘焙師的經驗累積與商業運作的混合,而對於市場的需求所提出的解決之道。 大量、連續、穩定的烘焙是這些廠商設計的主要目標,大容量的烘焙如何維持連續又穩定的烘焙環境,就回到結構的問題了。 單純就熱的傳導而言,熱的傳輸路徑有三:輻射熱、對流熱、傳導熱。 咖啡生豆在爐內被攪拌滾動時,能夠吸收到的熱也是晶由這三種模式。 但是先假設熱的傳導過程中咖啡的吸熱時,傳導熱就是咖啡豆接觸到鍋子所吸收的方式(固體對固體),對流熱是熱空氣接觸咖啡豆的方式(流體對固體),輻射熱是除了這兩種方式外咖啡生豆吸熱的方式(無接觸)。 那大致上可以想像: D牌烘豆機的對流熱 >輻射熱 ≧傳導熱 P牌或G牌烘豆機傳導熱 ≧對流熱 >輻射熱 R牌烘豆機傳導熱 ≧對流熱 ≧輻射熱 (這個部份包含了直火式) 那這些熱的傳導方式不同所設計出來的結構也會有明顯的不同。 而針對結構

回歸原點的烘豆機....(一)

圖片
根據被朋友請回來的烘豆機,原因在於體積太大.......... 後來就重新思考烘豆機的重點,如果一臺小型的烘豆機價格極高,個人就覺得失去了"小型"烘豆機的特點:好玩、學習。 後來設計的重點就回到,這是一臺有風門、抽風、取樣勺、馬達的烘豆機。 所以簡化的結果就是沒有火的烘豆機。因為要將火源設計進去的話,會出現體積過大→重量增加的問題。 開關只有兩個,一個總電源,一個風扇。 包括了溫控器、蜂鳴器、保險絲、6W的感應馬達(60RPM)。 基本上是可以放在瓦斯爐上,當然採用其他的加熱源也可以。 不過,因為太小,鑽孔又多,實際上銲接、組裝的過程比想像中的還費工夫。 後來評估,做這台的工錢不會比做一臺3kg的機器少............ 側面圖: 組立的過程很費人心思,因為開孔的尺寸太大,不鏽鋼銲接後略有變形就對不准。 後方,馬達跟集塵盒。 正面圖,當時設計是參照了二次世界大戰的自走砲黑白照片。 整體組立完成後,撕開保護貼的樣子。     試機時是用酒精爐來當燃料的,效果不錯。 烘焙墨西哥低咖啡因。 後來前往台中,在朋友店門口試機,採用木炭。 單就樂趣來說,的確很好玩! 並留下了未來改裝升級的空間~~ 不過只做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