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勞與期待感之間的落差?

工作職場上常見的就是小組內某個人總是特別有辦法,上司也很習慣的都把事情丟給他處理,這種人一般都會被稱為"能者多勞"。
能者多勞的定義很單純,但是情境不同,調侃或稱讚的意味也不同。
在小工廠裡,一個人工需要承擔的事務較多元,因為小狀況多,但又沒有多到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所以沒有特定的職位來處理這些零碎的事情時,就看誰會去做。
通常會自行去做的人大多都是看不下去只好自己動手,久了其他人也覺得這些問題會有人解決,不需要自己動腦處理,當然就習慣性的把問題推給會去處理問題的人。

這是能者多勞。
有個解套的方法,就是把處理過的問題全部紀錄,並想辦法把這些問題的流程關鍵點標註出來,讓下一個人處理的效率增加,自然而然的把問題丟給其他人處理。

在人數增加的狀況下,這種情境比例會顯著的增加,造成能者多勞的當事人處理細碎問題的時間花費增加不少。想要達到一個組織的效率提升,針對金流或物流其實有很多的有效方案改善,但是人員的改善,算是最難的問題。

目前看到的情況,再怎麼嚴謹的制度還是有人可以從中找出漏洞鑽,制度是為了讓人之間的生產活動對公司有一定的效率,但要談到促進改善的話,大概就得針對人性的角度來思考了。

所謂的自發性,也有另一種說法:主觀能動性。
基本上是建立在熱忱上,而這熱忱建立在團體性、目標確定的狀況下,所以公司的文化或氛圍影響組織的行為甚鉅,無論組織大或小。
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中小企業生產力中心的資深講師說到的一段話:「....不到30人的公司,不用想要靠管理制度來改善效率,人這麼少,制度不用說太多;只要公司的狀況不明朗或是效率不彰,把總經理換掉就可以有明顯的改善。」

這一點我個人有深切的體會。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著作蔡政育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