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2的文章

討論價格與所謂的品質

 關於價格與品質之間的恩怨情仇,大概寫個幾百篇都寫不完。 我是不會去期待自己成為國際大品牌,因為品牌的建立有很多的論文與故事,大多數的人只期待品牌的故事與面對其相對高昂的價格,確很少人願意從頭開始建立品牌。 看看商業雜誌等,大多介紹的是當下的該企業在國外的市值與品牌故事,卻很少著墨於當下仍努力掙扎的中小企業,畢竟大家要看的是正面的案例,沒有人想知道樂透沒中的人的故事,OK? 所以,假設每個人都知道品牌的建立是多麼困難與需要的時間與資源,又何來期待品牌可以快速建立呢? 如果台灣的工廠不是遇到困境,我想大多數的老闆不會要求自己那麼辛苦的在國外跑業務,學語言,被倒帳,累積所謂的大量的 "商業經驗"。 這才是現實! 我沒有期待自己成為一個品牌,因為一開始只是想試試能不能自己做而已。而賺錢也是為了生活必須,如果有大量的資源可以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還不用負責任的話,何樂而不為? 但是沒有那個條件的話,就只好腳踏實地的做而已。 單純地,期待下次投胎的技術好一點........ 對於大量的品牌烘豆機,還有各種細節,即使了解得再多,只能說建構我個人的咖啡世界觀中,算是很重要的基礎,但是最大的無奈是,我也無餘力去擁有任何一台國際品牌的烘豆機。 這一點不是很搞笑嗎? 「正因為買不起→只好自己做。」 而最有趣的部分在此,大概了解的機器結構算比一般人多一點,看法相對的也會有些不同,而我自己思考的重點在於使用的體驗與流程,烘豆機畢竟就是讓使用者在烘焙上能更加的容易,相對於烘焙過程的不穩定,烘豆師能在少量的資訊與簡單的操控中盡可能的維持每次烘焙的品質,這就是烘豆機的目的。 所以一台烘豆機到底需要的功能是什麼? 其實大多數市面上的烘豆機都具備了,那為什麼國際大品牌的烘豆機仍然價格高昂?數十年的製造經驗與大量的使用者,還有專業的員工與組織;到底我一個人有什麼條件去跟這些品牌比肩?甚至要做出更加厲害的烘豆機? 在僅不到五分之一的售價中,還能維持運作的利潤? 唯一能維持的大概是逐漸累積的經驗吧?雖然對這些大廠來說,這些都是已經知道的內容,對我來說都還是得不斷的學習。 很感謝購買我設計的烘豆機的客戶,在沒有品牌的累積的狀況下仍然願意掏錢,對我來說,這種信任就是一種讓我繼續設計製作下去的動力。 畢竟,我只有一個人~~~~

授權的費用

 與外銷廠商的合作最後以我的落荒而逃而告終。 我將一部分的圖稿與製作方式留給該廠商,表面上是授權,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書面合約,那到底有沒有授權? 大概得從授權後有沒有獲得相對應的利潤來說吧? 對方提出銷售後的利潤分50%給我,表示這是他最大的誠意,聽起來似乎是很有誠意,但是我得重覆在訓練人員、業務銷售、售後服務、組裝等流程,這個整個過程中我都在做原本做的事情,但是沒有任何薪資,得期待自己銷售後分得一些利潤........ 在養家活口與償還上一代債務的前提下,這麼....搞笑的事情我還是拒絕了。 如果該廠商一開始就有足夠的人員接受訓練並累積經驗,我想我真的可以稍微期待一下後續的銷售分成,有趣的是,一開始的招募人員是國外業務,而相關專業知識與大量的咖啡的內容都是我所提供的。 廠商不斷提供意見並要求修改圖稿,甚至國內的分成,初期我盡量配合,但是花掉我太多時間,而且國內都是我自己銷售的狀況下,還要分成提供廠商做為外銷的業務人員的支出? 後續不斷的提出成本的內容、其他配合廠商的資料,原因是該廠商的原本的外銷業務較清閒,要我提供一些業務給原本的員工做。 同時解雇了烘豆機的國外業務。 重點是現場加工的人員本應早點招募,但是都把他自己的兒子塞到現場,都要從完全不懂加工的基礎開始教學,第一個人我還得支付薪資;然後做了二個月就說不做了。 真典型........ 下輩子我也想投胎在可以任性的的家庭裡.... 第二個兒子出現,不過我也累了,這一年花了太多時間在沒有意義的對話裡,對方只想聽到別人對他的恭維與稱讚,並不想真的了解這一行業內的細節。著重於成本而漠視人員的訓練與後續的服務。 我還得付錢給對方來折磨自己。 真搞笑。 後來只好發佈授權幾台烘豆機與過濾系統的圖稿,而這些圖稿與BOM表都是在無償狀況下提供的,我也拒絕了他所提出的分潤,因為接受分潤的同時就得接受對方後續的要求。 所以該廠商無償獲得了烘豆機與過濾系統的圖稿與製作方式。 這也算給自己的一個試驗吧,如果我只是維持在這幾個設計上,對我來說是一種無意義的重覆工作而已。參與製造烘豆機的廠商越來越多,真的可以有效提出有趣的烘豆點子的廠商很少。 至少,我不希望自己製作的烘豆機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即使我還有很多的細節須要改善與檢討。但是初衷是不會變的。 ※請別跑去加工廠跟製圖的人員要其他廠商的圖稿,這是行業大忌.........

設計圖稿的費用是?

 當所謂的"合作夥伴"要求你提供圖稿時,這個圖稿的本質是當下還是未來性亦或是已經設計出來的過去性呢? 1.當下已經有的設計圖。 2.完成當下設計圖所花費的時間。 3.設計圖未來的收益。 這一點是很有趣的,所謂的圖稿好像是很自然的就會出現在眼前,對某些人來說大概是這樣的流程:我需要設計圖→設計圖出現。 那設計圖是誰畫出來的呢? 這樣的設計圖有費用問題嗎? 還是說只要要的到,不給錢就沒有費用的問題→無價。 如果無價提供設計圖,是否合乎所謂的共享亦或是貶低設計的價值呢? 最近不斷的思考這樣的問題。 對於設計圖的價值,我想見仁見智,但是設計圖的價值與成品相比,是成品的價值高還是設計圖的價值高呢? 腦中反覆的會出現幾年前第一次辦試烘活動時,被參加的人說的一句話:「你只要給我圖,這我也會做。」 然後有人問他,那圖你自己畫就好啦。 「我會畫的話就自己畫了,是不是?」 所以,那個"你"會畫設計圖了嗎?

回歸商業的本質思考。

 小型烘豆機的商品化大概是這幾年才蓬勃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廠商發現了這個市場是有需求的,而製作上好像沒那麼多的眉眉角角,為了公司的存續,於是投入烘豆機的廠商就變多了。 現在出現的問題並不是烘豆機本身如何,設計與製作的部分因為加入了許多廠商而變得多樣化,對於很早就投入其中的玩家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因為可以選擇的商品變多了,但是回歸廠商們的目的來說,廠商是因為觀察到現有市場的需求所以才投入生產製作烘豆機茄袋烘豆機能大賣的同時,免不了會面對玩家們的質疑,然而對於剛入門的消費者來說,更多的是考量價格與功能。 正如期待著廠商能作出超越國外知名品牌的烘豆機的同時也期待著用更低廉的價格購買,雖說烘豆是全民運動,但就如同烤箱一般,家庭用的小烤箱與專業用的烤箱之間的差異難道僅僅只是品牌與價格嗎? 對一個剛入門的消費者來說,還真是這樣沒錯。 因為剛入門,對於設備的投入會開始評估,這樣的設備一台大概多少錢等等,也是慢慢深入咖啡的學問內,才會逐漸構建自己對咖啡世界的評估。 不否認高手也能用家用小烤箱烤出美味的麵包,重點在於這麼作需要花費的時間與經驗累積,偶而作作可以,但是要用家用小烤箱來作為經營麵包店的設備,只能說強人所難了。 從小烤箱的穩定度還有耐用,絕對非經營麵包店的首選,只能說平常在家裡偶而作點小麵包是蠻好的選擇,但是每天要生產大量的麵包的前提,這樣說來只是為難麵包師傅而已。 重點在於麵包師傅,這是每天製作麵包維生的職人,所以非常清楚自己每天要用的設備,相關設備廠商的品牌也是知之甚詳,畢竟每天都要使用的。 一般人接觸烘豆,都只是覺得有趣而參與,實際上真得靠烘豆維生的人相對較少,當作一種消遣的樂趣是更多人參與的主因。 而這些製作烘豆機的廠商,也是戮力於研究烘焙咖啡豆嗎? 基本上沒有,真的靠製作烘豆機的廠商並且能維持經營的公司,世界上寥寥無幾,而能作到上百年的也僅有兩三間。 那期待剛加入的廠商能立刻提出對烘焙咖啡豆有深刻見解並且能超過現有大品牌的設計,我想是強人所難;但是價格相較之下較低廉卻是都做得到的。 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大品牌的烘豆機作了上百年,烘豆機的價格高昂,而新廠商的烘豆機價格都相對低價? 就我自己的看法來說,這些廠商已經是該產業裡相關設備的翹楚,先不論設計有多強,光是累積大量的相關設備經驗就是新進廠商很難追得上的,再加上這些經驗轉化出的設計,在數十年的操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