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思考與創造的方向

 以側火為主的設計方向,目前能夠做到的是5kg,至於下一個階段:10kg,看今年秋天吧。 一直重新思考,人操作烘豆機的價值何在? 更多的廠商投入全自動烘焙,主要是以節省烘焙時間與減少學習烘焙所需的經驗,這大概是一種社會既有的教育考試結構的表現吧。 有在烘豆的人會逐漸發現,要烘的能喝不困難,要烘的好喝有點難,每次都烘的一樣非常難,因為烘焙過程非常容易因為一點點的差異而改變風味;例如風門,一般平地的大氣壓力大概是1000Pa上下,而烘豆機所使用的抽風系統,以G牌6kg為例,可控制範圍是85~150Pa,要在平地氣壓的百分之一範圍內調整並能精確控制,這對於烘豆者來說是一大挑戰。 烘豆機廠商不斷提出各自一套有效的烘焙系統,除了以自家設計的烘豆機為主外,也是針對市場的需求,就是快速。 什麼都是快速的,連經驗都是快速的,然而連悠閒的喝一杯咖啡都得快速嗎? 如果連浪費在喝一杯咖啡上的時間都沒有的話,這人生也太無趣了。 我認為這個世界不至於嚴苛到讓人悠閒地喝一杯咖啡的時間都沒有的狀況。 所以烘豆師們慢慢的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吧? 從建構提供他人飲用這杯咖啡的畫面開始。 既然烘焙是一種極易被影響地過程,如何在微小的範圍內維持穩定的品質,這是職人的精神與目標。 那烘豆機只是協助烘豆職人能更有效的控制這些微小的調整範圍。 烘豆機能做也僅僅是如此。 那烘豆機需要很複雜嗎? 我自己會從烘豆師的行為上去討論烘焙的邏輯。 ※當然,成本也很重要。

再次搬家

 這次搬家前後大概花了一個月。 主要用我的車,每天來回載個一趟,最後請搬家公司搬運冰箱與一堆矮櫃,總算搬完。 藉由搬家來影響自己的行為,大概是最有效也最無奈的吧! 因為搬家得面對大量的物品,並思考物品的存留,加上有時間的限制,很多東西都是塞到箱子裡搬過去,至於未來會不會拿出來用?這就是下次搬家的課題了。 人是藉由適應環境來改變自身行為的生物,改變一個人的言行,把這個人放在設定好的環境裡,有大機率能些微修正思考模式與行為。而個性是最難改變的。 思考這些年來,自己個性的修正,只能說,修行還有的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