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桶厚度的看法

很多烘豆者會討論到烘焙桶的材質與厚度。 材質不外乎金屬或是陶瓷,畢竟烘焙的溫度達到250度C,耐熱溫度是必須的。這裡主要討論金屬。 用在烘焙桶上的金屬大多採用黑鐵 (低碳鋼)與不鏽鋼、甚至鑄鐵。單就討論單層鍋的角度來說,材質的影響主要會從鍋體厚度與導熱係數去探討。 導熱係數主要以K值來描述,低碳鋼材(SS400,0.5C以下) 可以查到的數據是53W/mk,不鏽鋼( 鉻 鎳鋼18Cr 8Ni) 是15W/mk,這兩者遠遠低於銅398W/mk;鑄鐵是48W/mk。 大多數人認為導熱速度來說:鑄鐵 > 低碳鋼 > 不鏽鋼。應該要改為: 低碳鋼 > 鑄鐵 >不鏽鋼。 鑄鐵在加工上其實也有很多材質的細分,但是我沒有做到鑄鐵的材質,所以其實沒啥可以討論的經驗,但是鑄鐵有一些特性,尤其是小型鑄造時比較大的問題,一是模具的成本、二是焊接。模具的成本不提,僅就幾個例子來提出,目前鑄造主要都是以砂模為主,但是得先製作出本體模型,才能在砂模上做出形狀,模具其實就是鑄造物本身,根據採用的鑄鐵成分再選用相對應的砂,而鑄造物的模型做的越精細,鑄造效果是越好的,但相對來說,鑄造物不能太小或是過於複雜,因為立體結構過於複雜基本上失敗率非常高。 另一種則是粉末冶金,要做出一個烘焙桶的模具價格更為高昂。 至於鑄鐵的焊接,現在已經有相對應的焊條可以使用,但這得找到願意製作的廠商,畢竟焊條分太多種類,並不是每個廠商都會備妥各種焊條。 鑄鐵由於性質上較脆(含碳量較高),硬度高,所以只要厚度夠,都能有不錯的機械特性,但是生鏽是主要的問題。一般採用鑄鐵的烘焙桶,厚度約莫在5~10mm左右。 低碳鋼材(SS400)就是一般所謂的黑鐵,近代加工上非常常見,從弗來板平底鍋到各種機械上都可以看的到。常用在5kg以下的烘焙桶上的厚度有1.5~10mm,端看每個廠商的設計。 低碳鋼材的加工非常完善,從雷射切割板材→輥圓→焊接→車床,加工技術非常成熟,成本便宜,也是大多廠商願意採用的,會生鏽。 不鏽鋼主要為SUS304 ( 鉻 鎳鋼18Cr 8Ni) ,不鏽鋼也是近代加工上的主要金屬,跟低碳鋼材一樣,加工設備與相關的技術都很完善,不會生鏽是大多數廠商選用的主因,常選用的厚度是1.5mm~3mm。 金屬厚度影響什麼呢?一般會從蓄熱去看,較厚的金屬烘焙桶蓄熱強,但是蓄熱強在烘焙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