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_1.5在烘豆機歷史上的一個節點_2
目前噴火龍形式的烘豆機遇到的問題通常是銀皮燃燒。 半熱風烘豆機因為烘焙桶內壁無開孔加上有足夠的抽壓,因此銀皮可以有效的靠旋風集塵桶收集;噴火龍的形式卻是必須粉碎銀皮直至足夠通過烘焙桶壁的孔洞,在生豆量不足的狀況下,無法依靠生豆壓碎前一鍋的銀皮,烘焙桶內就會累積大量的銀皮,在下一鍋的間隔,容易因為銀皮溫度過高造成燃燒的狀況,而往下抽風的路徑較短,火星也容易引起底部堆積的銀皮燃燒。 小型的噴火龍豆量過低是讓設計者頭痛的主因。 加上火焰直接進入烘焙桶內,熱風溫度更高的同時,攪拌葉片同時將銀皮往前推,非常容易造成銀皮燃燒的狀況。 這部分我得再思考看看有什麼解決的方向。畢竟風流路徑已經固定了,必須在風流動的路徑上找到一個不影響烘焙且可以排出銀皮的通道,這就得花點腦筋了。 收購了Victoria coffee roaster的IMF,改善了銀皮燃燒的問題。後來採用的方式是熱風由烘焙桶後方進入,豆子 仍然累積在烘焙桶前方,而出風口則是接近烘焙桶前半部下方 (Victoria原本的出風口接近烘焙桶後方。),這樣做的優點是進入烘焙桶的熱風在接觸生豆時會稍微降溫,銀皮不至於直接燃燒,而IMF將烘焙桶的表面孔洞做的更密集也是另外一個改善的重點,只要銀皮能快速的離開烘焙室,燃燒銀皮的機率就降低了。 在目前熱風從正面進入的設計方向來說,避免銀皮燃燒的設計方向主要是讓銀皮盡量快速的離開烘焙桶,這一點得從烘焙桶的設計上著墨。 繼續討論全熱風的烘焙操作,以烘焙過程的總風量與鍋內壓力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在全熱風的加熱效率上維持穩定的抽風總量,由於鍋內壓力處於持續的負壓,只要控制好抽風總量就可以有效調整風味。 總風量高→烘焙時間短→香氣強→口感較弱 總風量高→烘焙時間長→香氣弱→口感薄 總風量低→烘焙時間短→香氣中→口感強 總風量低→烘焙時間長→香氣弱→口感溫潤 就我而言會以上述的角度來調整抽風的強度,採用手動抽風的設計來說,固定風量的風機藉由風門的變化來影響抽風的壓力,屬於非線性的調整,仍然會有抽風壓力無法對應抽風量的問題,因此市面上的全熱風多採用固定的抽風壓力,僅調整入風溫來調整烘焙的時間與風味;V_1.5目前採用機械風門的調整方式則是同時調整總抽風量與負壓值,當然相對的更不穩定,但有效的不穩定也有風味的驚喜出現,也許利用大量的烘焙經驗可以對應? 相對而言,烘焙其實只要先設定抽風量,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