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不同味的咖啡生豆~~

去年開始,從朋友手上拿了各種從日本生豆商進口的咖啡生豆。
先不提已包含運費的生豆(對方要求運輸的部分由他們負責),光是報價就比台灣進口的生豆多了好幾百出來。

懷疑是必然的,畢竟價格高出不少,內心會質疑是否有這個價值?
好吧!這些生豆的狀況真得很嚇人,僅生豆的狀況就有明顯的香氣,這在國內普遍看到的生豆是少之又少的狀況。
烘焙的狀況更是讓人頭痛不已,可以下豆的烘焙點極多,烘淺烘中烘深都有獨特的風味,很難去決定何種烘焙度較佳。

這樣想來,去日本喝到的咖啡,就算是偏酸的咖啡也都偏深烘焙,但是仍保有酸味。是烘焙的手法或是機器的問題嗎?
大概在生豆的品質上就不一樣了。

保存極佳的生豆,烘焙時的反饋十分細緻,何時動風門何時動火,全部都會在風味上表現出來,對於烘焙的概念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昨天跟朋友烘焙的瓜地馬拉的SL28,用手搖烘豆機在火箭爐上足足轉了19分才下豆,一爆結束前下豆,風味純淨。

重新思考時間與火力與生豆之間的關係。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著作蔡政育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