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先進的烘豆機是為了什麼?
最近受到某些困擾。
這些困擾來自於烘豆機的花招。
就我而言,烘豆機從最早看見的日系、仿日系,再直接進到手網。
當時也只希望能烘點新鮮的咖啡豆來喝。
但是現在接觸的烘豆機越來越多,尤其SCAA舉辦的比賽指定用機,自舉辦來每年都有所不同,烘焙的手法也層出不窮,而逐漸增加的感測器材,雖然能從更多的角度來觀察烘焙的過程,咖啡豆的處理手法發展也是一日千里,台灣自製的烘豆機也是百家爭鳴。
所謂的流行,所謂的先進,增加的功能越多,烘焙出來的咖啡味道有比較美好嗎?
個人以為小規模的自家烘焙店已形成模式,而自動烘焙的功能也是為了多店營運而逐漸增加的功能,這些所謂的小規模店家,多為3~5家,各自擁有小型烘豆機(5kg以下),短時間無法控管的烘焙過程,就由烘豆師設定,盡可能控制烘焙的過程。
這大概是小型烘豆機為何加上程式自動烘焙的一個原因。
有烘焙咖啡經驗的人,在烘焙了一個量的咖啡後,會逐漸形成某些固定的烘焙習慣,這些判定的觀察點則成為烘焙者們各自的秘訣。
而根據這些手法、秘訣,部分是被當下使用的烘豆機養成,部分由各人的經驗所歸納,終究是為了烘焙出好喝的咖啡豆。
進一步,開始販售咖啡豆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就是品質需要穩定與品項控管的難度。
這個難度會逐漸的提高,避免這個難度的一個方法就是低價銷售。
因為低價銷售,自然對於該咖啡的期待感多少降低一點,烘焙的難度也稍稍降低。
但是也失去的烘焙的辨認性。
畢竟咖啡豆需要經由烘焙發展出其風味,先不論沖煮手法如何,基本的好咖啡似乎已逐漸有些共識了(澀味、苦味、酸味的認知),這樣來思考的話,為了迎上所謂"可以辨認的風味"這個烘焙程度,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底線也慢慢的沒那麼低了。
烘焙者要提供的並非是個人的想法,而是消費者能夠飲用的咖啡,要再加上可以辨識的個人風格,相對的要在美味的基礎上加入個人對於咖啡的認知,經驗技術的另一個彌補的方法,似乎是優秀的烘豆機?
優秀的烘豆機會有強烈的個性,以德國Probat來說,烘焙出來的咖啡已經有了Probat的風格,如何超越這個風格,第三波風潮似乎提供了一種答案。
而延伸出的下一個風潮,大概也就有其輪廓了。
小型、個性化的烘豆機會越來越多,但要如Probat有如此強烈風格的烘豆機,並不是那麼容易超越的。
複雜的紀錄程式、多樣化的感測器、大量的電子器材,這些好像都不是下一波的答案?

本著作由蔡政育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這些困擾來自於烘豆機的花招。
就我而言,烘豆機從最早看見的日系、仿日系,再直接進到手網。
當時也只希望能烘點新鮮的咖啡豆來喝。
但是現在接觸的烘豆機越來越多,尤其SCAA舉辦的比賽指定用機,自舉辦來每年都有所不同,烘焙的手法也層出不窮,而逐漸增加的感測器材,雖然能從更多的角度來觀察烘焙的過程,咖啡豆的處理手法發展也是一日千里,台灣自製的烘豆機也是百家爭鳴。
所謂的流行,所謂的先進,增加的功能越多,烘焙出來的咖啡味道有比較美好嗎?
個人以為小規模的自家烘焙店已形成模式,而自動烘焙的功能也是為了多店營運而逐漸增加的功能,這些所謂的小規模店家,多為3~5家,各自擁有小型烘豆機(5kg以下),短時間無法控管的烘焙過程,就由烘豆師設定,盡可能控制烘焙的過程。
這大概是小型烘豆機為何加上程式自動烘焙的一個原因。
有烘焙咖啡經驗的人,在烘焙了一個量的咖啡後,會逐漸形成某些固定的烘焙習慣,這些判定的觀察點則成為烘焙者們各自的秘訣。
而根據這些手法、秘訣,部分是被當下使用的烘豆機養成,部分由各人的經驗所歸納,終究是為了烘焙出好喝的咖啡豆。
進一步,開始販售咖啡豆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就是品質需要穩定與品項控管的難度。
這個難度會逐漸的提高,避免這個難度的一個方法就是低價銷售。
因為低價銷售,自然對於該咖啡的期待感多少降低一點,烘焙的難度也稍稍降低。
但是也失去的烘焙的辨認性。
畢竟咖啡豆需要經由烘焙發展出其風味,先不論沖煮手法如何,基本的好咖啡似乎已逐漸有些共識了(澀味、苦味、酸味的認知),這樣來思考的話,為了迎上所謂"可以辨認的風味"這個烘焙程度,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底線也慢慢的沒那麼低了。
烘焙者要提供的並非是個人的想法,而是消費者能夠飲用的咖啡,要再加上可以辨識的個人風格,相對的要在美味的基礎上加入個人對於咖啡的認知,經驗技術的另一個彌補的方法,似乎是優秀的烘豆機?
優秀的烘豆機會有強烈的個性,以德國Probat來說,烘焙出來的咖啡已經有了Probat的風格,如何超越這個風格,第三波風潮似乎提供了一種答案。
而延伸出的下一個風潮,大概也就有其輪廓了。
小型、個性化的烘豆機會越來越多,但要如Probat有如此強烈風格的烘豆機,並不是那麼容易超越的。
複雜的紀錄程式、多樣化的感測器、大量的電子器材,這些好像都不是下一波的答案?

本著作由蔡政育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