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豆機設計的偏向。

為了推廣自己的烘豆機,慢慢的在北中南舉辦活動。
我個人僅以設計烘豆機的角度去剖析一台烘豆機常見的幾種偏向。
例如有的烘豆機,採用鑄鐵鍋體,鍋體能提供的接觸熱相當高,然而火焰接近鍋體,火力加大時雖然升溫明顯加快,卻無法依靠風門控制溫度。這種類型的烘豆機傳導熱偏高,烘焙出來的豆子通常甜度較明顯。
有的烘豆機抽風極強,風門效果明顯,但是傳導熱略為不足,加大火力時雖然升溫卻會緩步降低升溫率,這類型的烘豆機屬於熱風比例雖高,傳導熱不強,小心控制風門才能避免豆芯吸熱不足。

我個人認為烘焙咖啡豆雖然是個很療癒的過程,豆子烘出來味道不如想像總是讓人為之扼腕,然而這真的指是烘焙者自己技術上的問題嗎?
活動中我會舉個例子:
假設你自己是個技術高超的日本料理師傅,有個客人提供了一塊新鮮的虱目魚肚,要求你做出鮪魚中段風味的握壽司,你認為呢?

也許會有人去挑戰吧!
但是咖啡生豆有如握壽司一般,對於食材本身的要求極高。
杯測提供的風味跟烘焙師要烘出來的味道是有很大的差異,莫要被太多的資料控制了。咖啡終究是要喝入口的,入口的一瞬間大概就會對這杯咖啡有所評鑑了。
烘豆失能做得是減少這批生豆的缺點,表現出優點。
這優質的風味主要發揮在香氣?口感?後韻?
我們總會期許自己能烘出這批咖啡最佳的風味,然而這畢竟是個市場導向的飲品,每個地區對於咖啡的喜好不同,就別太勉強自己了。

11/18於台北松山車站前的七七咖啡舉辦活動,人來的比我想像中的還多。
多數人都有烘豆機與豐富的烘焙經驗,然而最常問到卻是為什麼我這樣烘卻跟別人不同?
烘豆機非常的多樣化,而烘豆機當時設計的目的也都不太一樣,所以烘豆機本身的偏向非常明顯,傳導熱高的機種就善用傳導熱吧!別太要求傳導熱高的機種去發揮出高熱風的特性。

首先認清自己烘豆機的偏向,才能避免落入不必要的誤區;烘豆機傳導熱高,就利用傳導熱高的特性去烘焙出甜感明顯風味厚實的咖啡;熱風高就盡量表現出酸感高香氣足的咖啡。
能不能用技巧去互相彌補呢?
當然可以,但是要思考這樣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烘焙技巧還是為了迎合客人的需求?

都得先認真思考後再去調整烘焙的過程。

越來越多人投入烘焙咖啡的世界中,無論是為了放鬆?省錢?培養興趣?賺錢?
都是為了一杯美味的咖啡,慢慢的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味就好。

------------------------------------------------------------------------------------------------------------------------

活動中我攜帶了兩支烘焙好的咖啡豆讓現場的人試喝,曼特寧G1黑豹,下豆後二爆開始。
有人認為風味不佳?有人認為風味不錯?
烘焙度從一爆密集到二爆初的猜測都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