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的考量

很多的技術之所以理論相當進步卻無法落實在生活上,先不論廠商的陰謀論,大多是量產過程中的成本問題。
太陽能發電至今不普及的原因除了晚上無法發電外,主要的原因包括了光轉換電能的效率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這些成本有哪些呢?
製造成本、土地成本、維護成本、電網成本、發電知識等等,不單只看太陽能本身的優點,而更要檢視目前的技術有沒有辦法普及化。
咖啡烘焙之所以在設備上的進步不明顯,其原因除了烘焙大廠較少更換烘焙設備 ( 傳統工廠設備折舊年限約7~15年,烘豆機撐更久 ) ,也包含了法規限制、市場需求會不會刺激該產業的進步。
目前因為環保因素,各先進國都致力於降低碳排放與空氣汙染的法規日趨嚴格,雖然烘焙咖啡相較於工業製造的汙染較小,卻因為靠近人群聚集的地區而較被重視。

咖啡烘焙的過程中使用電力或瓦斯或木炭等各種熱源,何者較為經濟,端看各地區的環境限制,如果電力相對的便宜且穩定,當然用電較佳,而電力不夠穩定且瓦斯等能源也不足的話,木材煤炭就是主要的熱源。

而烘焙的過程中,主要處理的兩大汙染:一是銀皮、二是煙塵。
銀皮已經有既定的處理方式,收集後作為肥料或是燒掉。
煙塵則包括了較細微的塵與氣味。
處理銀皮煙塵,仍舊是成本上的考量。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對於烘焙時產生的煙塵,目前尚無明確的規範,因為煙塵的量到底該如何界定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美國因為州定法律不同,而有不同的規定,較為明顯的作法是規定烘豆機的烘焙量只要超過7公斤就必須強制裝設後燃器設備,並公告附近10公里的居民,如公告時間內無異議,則允許開設烘焙咖啡的店面或工廠。

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呢?鑒於自家烘焙的人口逐漸增加,對於煙塵的困擾則是針對鄰居的接受程度。
目前的主要流程:店面烘豆→自然排煙→鄰居抗議→檢舉→環保局開改善單→裝設靜電除塵設備→環保局確認已改善→鄰居抗議→後面繼續循環.............
先不去討論政府的作法積不積極,而是要去思考多大的烘焙量與烘焙度才會影響到鄰居來抗議,說穿了,在家烘焙個200g咖啡豆,就算烘到二爆的煙量也不過是炒菜燒焦的程度而已,主要是味道讓某些人覺得不舒服,炒菜燒焦可以接受,烘焙咖啡的味道卻無法接受?原因蠻單純的,並不是常有人會去烘焙咖啡。

新的事物要讓人接受需要時間,時間不足呢?大概就只能是檢舉了。
那靜電除塵的效果呢?可以有效減少煙塵,無法除煙也無法除味,畢竟味道的分子更微小,目前比較有效的方式羅列如下:
1. 後燃器設備
    設備成本高,燃料成本高,效果佳,有排煙熱氣的二次汙染問題,同時為了維持一定的燃燒熱量,主要使用瓦斯為燃料,同時2~5顆瓦斯桶並聯是必要的。單次烘焙量達到25kg以上才能有效攤提設備與燃料成本。
2. 觸媒轉換設備
    利用多孔隙的陶瓷並加上白金鍍層,在一定的高溫中可有效置換氣體中的分子,將異味等分子轉化為無汙染的氣體分子。這種設備主要應用在柴油車上,作為廢氣處理的部分。體積小,設備成本中,需要定期處理多孔隙陶瓷的白金鍍層,主要的耗費在於維持觸媒轉換的高溫,主要用電熱。
3. 水洗設備
    設備所需的空間較大,原理是利用水霧來吸附煙霧,降溫的同時煙塵等分子被水分子吸附並落在地面上,水可以經過過濾再繼續使用,大概是目前處理效果最好的設備,但是在有毒氣體的處理效果不佳,在咖啡烘焙這一塊上比較有優勢,然而需要足夠的空間讓烘焙的煙塵能有效排放。設備成本中,消耗成本低,廢水的處理與體積大是主要缺點。
4. 物理過濾設備
    原理跟市面上的空氣清淨機一樣,採用不同的過濾層來處理煙塵中的不同組成,初級過濾層用來過濾較大的銀皮灰塵,第二層使用活性碳去除異味,第三層使用  HEPA等級的濾層過濾更細微的分子。烘焙產生的煙塵使用第一層與第二層就能有效去除大多數的煙塵與異味。設備大小可以根據烘焙量去增減,體積小,並可搭配靜電除塵或觸媒轉換設備,烘焙量1~10kg都很適合採用,需要定時更換初級濾網與活性碳。

上述常見的煙塵處理方式,仍然得從烘焙量、空間、耗材、保養等諸多因素去考量,以單店開設的狀況來說,通常等到有人檢舉後才增設煙塵處理設備,但是否有效,得根據檢舉人的觀感去判斷,這裡不予界定。
比較常見的狀況則是在家烘焙,烘焙量不大,該怎麼去處理,就端看烘焙者的想法了。
※如果是鄰居的問題................端看烘豆者當事人的想法了。畢竟檢舉權在別人身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