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判斷

數據的判斷必須有一定的共同基礎條件,像是在共同的設備與環境中用同樣的量測裝置取得的數值。
近來Artisan的盛行,除了軟體本身的開源免費外,烘焙咖啡的人開始有一個可以共同討論的數值曲線則是該軟體可以繼續發展的重點。
早期烘焙咖啡豆的技術傳授仍以學徒制為主,大多在工廠之間,因為大量的烘焙中才能累積出一定的經驗,而對於烘焙技術的肯定則是來自於市場的需求,簡單的說,不符合市場口味的咖啡,也早就被淘汰了。
而Artisan的盛行也必須建立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才能建立有效的交流,早期對於烘焙咖啡的技術交流,大多是用類似的話語去傳遞的:
「這批豆子的硬度沒有想像中的高,火力可以稍微低一點...」
「水分太多了,風門開大一點,效果會好一些...」
「豆子香氣沒有出來,一爆後的火力可以不用那麼大...」
「二爆不能喝啦,烘淺一點...」
.......
這些說法基本上都是描述烘焙階段過程中的一部分描述,少有利用曲線圖來表示整個烘焙過程,就這點來說,Artisan這套開源軟體確實提供了一個可以共同討論的平台。
而隨之出現的問題就是這個平台紀錄的曲線雖然可以討論,但是應用的機械設備與環境卻有很大的差異,雖然開始有人討論機械設備本身的差異,卻無法在機械上達到一個可以討論的基礎共識。
半熱風系統,火焰有沒有接觸到烘焙桶?抽風的快慢?火力的大小?轉速的高低?烘焙量多寡等各式各樣的因素都會被掩蓋在曲線圖下。
更何況,烘豆機的壽命都不短,甚至上百年的烘豆機也有人仍在使用,烘豆機的進步都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隨著加工方式的進步與產業升級,才會有現在烘豆機的形狀。
要說烘豆機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形狀都沒有什麼改變的話,也是太低估了前人的累積。對於各種金屬的應用與不同環境下的各種數值都是經過長期驗證下才出現的。

真要能討論的數據,都是必須有相同的設備與烘焙環境下,才能有效的討論;否則最後也只能用上述的說法來表示對於烘焙階段的看法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