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咖啡烘焙資料的判別

目前為了賺點生活費,除了在嘉義社區大學開課外(自家咖啡焙煎入門),偶而也會不定時在客戶的咖啡店裡舉辦烘焙討論。
最常被提問的都是網路上的一些烘焙手法,大概這些手法都比較有特色吧,會拿出來提問也不會是名不經見傳的烘焙師。
這些手法好壞與否,我不會特別去評斷。
因為手法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什麼豆子、什麼機器用什麼樣的手法,各有烘豆師的定論,單純用手法好壞來評論是沒有意義的,就我的角度而言。
如果不考慮烘焙手法的產生環境與烘焙目的,硬要評斷出的好壞,應該要先從好壞的標準開始定義,怎麼定義一個基礎的標準呢?
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是嗎?
如果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那又怎麼去評斷手法的好壞與否呢?

網路可以搜尋到的烘焙資料也是一樣的,當可搜尋到的烘焙手法鋪天蓋地而來時,什麼樣的手法最吸引你?
當年度世界冠軍的烘焙曲線真是太棒了!這個手法一定是最好的?
小火慢烘的風味不是很難喝嗎?日式慢烘都烘很深?
大火大風門的烘法香氣比較好吧?
............................................................

哪個比較好?
誰知道?
如果每個人內心的標準都不同,那又怎麼分好壞呢?

大多數人在眼花撩亂的烘焙資訊中漂流著,哪個好?哪個不好?
先從自己喜歡的味道開始吧。
如果依自己的標準評斷,先從建立標準開始,什麼是自己的標準?
自己喜歡喝什麼?怎麼沖煮?這些都是要由自己建立的,先建立起自己對咖啡的標準,才能開始測是哪種手法對於你的標準而言是比較好的。

網路的資料很多,請慢慢尋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