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豆機設計的偏向(風格?)
最近重新審視自己設計烘豆機的風格?應該可以說是風格吧。 基本上因為吃過無邊無際想像力的苦難,後來設計前都會列出一堆條件,基本的條件、限制的條件、目標的條件等等。 當然有些條件是相衝突的,像是成本極低與高規格兩者就是矛盾的,如何在這些條件中取得平衡?大概就是靠經驗了。 就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慢慢的思考自己能做到的範圍,畢竟能夠找到的配合廠商不多(勢單力薄),所以就在自己能做的範圍內去思考。 設計的基礎是讓熱傳遞給咖啡生豆,如何有效的傳遞?用哪種方式傳遞?溢散的熱量去哪?這些都是不斷思考的基礎。 像是抽風,由於可選擇的抽風機規格少,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現有規格的抽風機就是設計上的條件了,抽風不足的話該如何加強?抽風過強的話該如何降低?風道的清潔便利性等等,建立在這些基礎上就是不斷的修正與思考更加符合成本與工藝誤差的設計。 慢慢的匯累積出一些設計上的經驗,這些經驗就是建立在一開始的試誤上,大量的試誤會逐漸累積出所謂的經驗,烘焙咖啡豆也是一樣,大量的烘焙失敗會累積出烘焙不易失敗的經驗。 這些經驗的體現就是風格了吧? 當有客人說我設計的機器有一定的風格時,我倒是覺得自己對於設計的執念已經不如剛開始那樣的執著了,應該是說有累積一點細節處理的經驗了,對於細節的要求會放在重要的部分,像是葉片的設計等等。 不過,我設計的機器烘起來偏甜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