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北南港咖啡展_展前的思緒

2021年發生了很多事情,無論是外界還是內心。

最初參加咖啡展,是因為我提議,一些朋友複議,當初設想四個廠商分攤兩個攤位的租金,一起參展,後來報名時只剩我一個,也就硬著頭皮上了。
這是第三年了,靠著客戶與朋友們的熱心幫忙,每年總算能順利完成參展,至於參展有沒有實質的效益?
也許有吧。

從去年開始與外銷廠商的合作、搬家、還債等等亂七八糟的,一股腦的混亂,藉由這次的參展,讓自己重新整理這幾年在烘豆機上的初衷。

大概都是自己動手設計、製作的緣故,我很重視設計所具備的 "提前準備"的效應。
然而,很明顯的,專業的部分會因為累積更多經驗與實務會更加精進,無論是設計還是咖啡的部分都一樣,重點還是放在 "人"的部分。

機器作出來,是給人操作的,咖啡沖出來,是給人喝的。
這就是一如以往的重點。

跟外銷廠商的合作,我自己踩了煞車,因為合作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磨合與討論的,但實際上,更多的過程是在質問自己,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這幾年能生存,在還債之餘還能勉強養家活口,靠的是自己的設計與製作能力,跟任一廠商比,基本上沒有可比性,都是靠自己找資料動手製作,累積經驗並回饋在設計上。
就成本來說,每次都少少幾台的製作,基本上很難有降低成本的可能,但是因為設計組裝都是自己來,算上工錢,即使販售數量很少也算是小有收穫。
但是跟外銷廠商合作,要面臨的就是生產量的增加與成本降低的問題,一個是生產量的流程與品管,另一個是藉由增加產量降低成本;這些在工廠方面的部分,經營家裡的食品工廠數年的我勉強都算能上手,但是!
內部的手段都是有限改善,改善是有極限的。最大的重點還是要放在銷售上。
在這些產量的基礎上,如何有效銷售是很大的問題。
先不論外銷市場因為疫情的疲軟,面對國際市場就要思考該市場區塊的競爭對手,這樣子仔細思考,我設計的側火烘豆機雖然有特色,但還是需要投入時間與金錢在市場推廣;而外銷市場要面對的是每個銷售國家的關稅與各種製作標準,這些也都是成本的一部分,但就這樣去探討的話,就會面臨減少利潤或是提高售價的必需性了。
當然,有美國 Millcity 的範例,低售價建立起的大量銷售,這種模式看起來是比較喜人,但該品牌的建立也不是短短兩三年,從2013年開始迄今也 8年了,剛好搭上精品咖啡與自家烘焙的熱潮,2021年的現在,相對的同類競爭廠商也增加不少。
相較於中國製造的低成本與低售價,MIT 的高成本去對應低售價根本無法維持一個企業的正常運作,如何凸顯產品的特色與建立應有的服務品質,都是製造業該去思考討論的基礎。
尤其是市場中的競爭對手更多時,思考自己的優點並試著提出方案進行,這是大多數企業都必須面對也必須進行的,如果企業要生存下去的話。
正如上述,成本的降低與流程改善都是有極限的,前者建立在產量上,後者建立在設備的提升,這兩者都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與金錢。
僅我一人來說,現時是無力投入更多的資本。因為本來就沒有足夠的資本,無論是我還是外銷廠商。
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銷售量,那就必須投入行銷的人力與金錢了。回到老問題,要把不多的資本放在哪個位置?是生產還是銷售?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 謎之音:
1.合作後國內銷售分1~2成給外銷廠商作為品牌行銷的人員支出,因今年原物料上漲,調高售價前必須減少分成。
2.烘豆機未來保養維修服務的部分,人員訓練中 ( 目前無人員 )
3.改為外銷廠商自行製作後,原本的狀況→自產自銷,一個月賣兩台還能打平;預案→一個月至少要賣 3~5台才能維持自產自銷的原本生活支出。
4.合作中個人無支薪,工作項目包含人員訓練、設計改善、廠商協調、行銷還有大量的成本問詢。
5.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重覆回答同樣的問題:當訂單有上百台時該怎麼生產?
※先去弄出上百台訂單好嗎....
6.整體來說,技術在變成錢之前是不值錢的。XD)


在面臨金額不小的債務與養家的現實,還是必須腳踏實地的前進,在盡己所能的前提下,先活著就是最大的進展了。
所以將過濾系統與側火烘豆機的圖稿與製作流程提供給外銷廠商自行製作,我個人則是繼續自己設計與製造,看看一個人可以走多遠。
這是基於自己現有的條件去做了決定,在現有的基礎上看看自己能做到些什麼。
我自己能不能繼續靠設計製作烘豆機生存下去?未來的事情很難判斷。
而外銷廠商能否如他們所想的,在內銷與外銷的市場上有所建樹,這就看他們怎麼進行了。

今年參加咖啡展,也只有一台150g 的小烘豆機展出,另一台600g的烘豆機還沒完成,所以展位就請幾個客戶擺咖啡豆假裝很多東西,哈哈哈哈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