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床式的冷卻系統
最近畫圖上遇到一些瓶頸,除了時間上的壓力外,身體的不適是主要原因吧?得多運動了。
設計上與工場討論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得從現有的工法與實際的加工狀況,還有最重要的成本去考量,很多時候並非不選擇較好的設計方式,而是成本上的考量在前的話,很多加工方式就得重新思考了。
為什麼要先考慮成本,很無奈的是,成本影響利潤,亦或是說,沒有能力在提高成本的同時也能提高利潤,這確實是最現實的考量了。
而成本的思考方向大概就兩個方向,一個是量產降低成本;另一個是從設計上直接改變成本。就我的立場來說,沒量又沒人的狀況下,腦細胞又是自己的,當然直接從設計上直接改變最快。別問我為啥不量產........實在沒啥好討論的。
冷卻系統的設計來說,基本上大同小異,最大的差別除了品牌外,也就是用料與選用的電機價格高低之差了。於是為了轉換心情,就從流床式的冷卻方式來思考,因為流床式 (Fluid bed) 是工業上主要採用的大量烘焙與冷卻等有效率的設計方式,重點在於能夠短時間快速冷卻或加熱大量的細碎物的系統,就從流床式的方向設計了一組冷卻系統。
先說說優點,光是沒有攪拌用的馬達與葉片這一點就足夠了,而且因為採用主動式吹動咖啡豆的方式,銀皮可以有效的分離外,收集銀皮也變得比較簡單,再加上系統上的結構比較簡單,累積的汙垢問題就變的比較少了。
那缺點呢?
第一個,高度較高,用在較小的烘豆機上時,需要將豆子移動到流床式上的話,會因為高度較高,會額外增加裝置上的空間與成本。
第二,風機的壓力,因為需要有足夠的風力讓咖啡豆飛起來,風機的風壓較大,相對的,會很吵........
第三,銀皮的收集,銀皮不會累積在機器內部,那就需要一個收集裝置來收集銀皮,旋風集塵桶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就體積來看,再加個旋風集塵桶....體積與成本??
相較於傳統採用抽力與馬達攪拌葉片的冷卻盤來說,在小型烘豆上仍然是很好的選擇,而流床式的冷卻系統,即便有諸多優點,但會因為其他因素而無法採用。
所以?
找時間做一組小型的來試試看效果吧。最小大概也能冷卻10k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