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4的文章

名古屋放風_1: Dia Coffee ダイヤコーヒー

圖片
 在經歷了前三天的家族活動後,早上有點時間可以去附近的自家焙煎咖啡店喝杯咖啡。 Dia Coffee ダイヤコーヒー 店門口一景,兩根排煙管很搶眼。 門口的排煙管直接拉到樓頂,排煙並沒有經過處理。 早餐的吐司套餐是當地特色,500日圓一杯咖啡與小倉紅豆加一片烤奶油厚片吐司,很實惠!早餐的黑咖啡口味溫和帶點些微的酸感,並沒有過度強烈的風味,就早餐咖啡而言,加上獨自一人,個人至少85分以上。也許對有些人來說偏淡,我覺得早餐咖啡這也就夠了吧。 這家店算是面向業務用的批發商,目前是第三代了。早餐時段人不少,客人陸陸續續的進來,店裡就是一位幹練的大姐與三代目的年輕老闆,手腳俐落的準備咖啡與吐司套餐等等。 經店家同意後,拍攝了一些店裡的照片,我主要拍攝店裡的老烘豆機,有趣的是發現了一台業務用的大型磨豆機,放在牆邊被海報蓋住,比一般冰箱還大的磨豆機也算是見證了早期業務繁盛的歷史吧。 巨大磨豆機 店裡除了一台超過四十年的烘豆機,看外型應該是Lucky的直火烘豆機,型號不確定,烘焙量應有10kg以上,由於英語超破,在不打擾店家的情況下,多拍了幾張烘豆機的照片。 一進入店裡就會看到的烘豆機,包含了去石機。機器上大量使用鉚釘固定。 傳統的傳動設計,皮帶與鏈條,後方還有第二組的火排,看痕跡,現在已經不使用了。 側面火排,這算是Lucky直火焙煎機的特色。 三組火排,三組開關。 店裡除了熟豆、器材外也有賣生豆,也有小型烘豆機。 店裡也有自製的簡易烘豆機。 未知的小烘豆機。 店內一景,咖啡熟豆的容器都有歷史感,超油? 上午11點前供應的吐司套餐。 另帶一杯摩卡咖啡,也僅是用kalita 102的濾杯,悶蒸後直接用業務用濾器沖煮,沖煮過程有種爽快感! 店裡的磨豆機也是Lucky的,老派的咖啡店,對我而言算是一種療癒吧;咖啡雖然與時俱進,但是可以單純延續的美味才是生活方式吧!

鑄鐵厚鍋

 鑄鐵厚鍋也算是咖啡界傳言中的流行語了吧! 在爭論哪種鍋體材質較好的討論中,鑄鐵厚鍋總是承載著咖啡人的夢想?? 關於金屬材質的導熱等內容之前的文章已經有討論過了。 我自己的看法也不過就是抱持著 " 都做出來比較看看就好了!" 之前都是採用不鏽鋼與低碳鋼製作的,實際上主要是鑄鐵的加工廠商我不熟,所以較少採用鑄鐵加工的零件。 剛好有客戶拿自己製作的鑄鐵烘焙桶來討論,於是就直接製作了一台採用鑄鐵厚鍋的烘豆機。 烘焙量是1.5kg,由於翻砂工藝的一些限制,模具上的攪拌葉片有四組順向,一組逆向。 根據客戶的說法,他在烘焙上採用正逆轉的方式進行,入豆為逆向轉動烘焙桶,生豆主要聚集在烘焙桶後方,要下豆時才正轉,讓咖啡豆往前移動下豆。 由於烘焙桶逆轉時,生豆聚集在烘焙桶後方,這個位置的熱風溫度無衰減,因此熱風溫度極高,葉片較淺,轉速較高。 鑄鐵鍋的優點算是可以維持穩定的高溫,這個高溫其實不會過高,因為鑄鐵的熱傳導較差,鍋體厚,保溫性佳,只要火排設計得宜,即使大火加熱,也不至於讓生豆表面燙傷。 抽風這點來說,採用 4吋的工業風扇,其實只有 14w 的抽風量,設計上採用簡易的集塵桶,由於集塵桶夠寬,銀皮從風管出來,因為空間變大,風速驟減,較重的銀皮就會落在集塵桶裡,並非採用旋風集塵桶的方式。 抽風控制採用擋板搭配機械壓差表。 機器至少勉強能搬動,粗估約40kg,冷卻盤是獨立的。 火排採用進口的義大利POLIDORO_NP系列的5排火排,實際測試後改為四排。 鑄鐵的優點是什麼呢? 設計上,單純來看的話,主要還是建立在厚鍋的保溫基礎上的烘焙方式,高溫入豆,小火,抽風弱,整體的烘焙風格偏向口感厚實與甜感的表現。 與近年流行的抽風強,薄鍋,大火,風格偏向前段香氣明顯,口感較單薄的風格表現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