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期的直火烘豆機。

 以目前看到的日本的Lucky machine所製作的SLR直火系列,與富士皇家的直火1kg烘豆機,可推測的參考來源是Royal coffee roaster NO.5,國外目前仍有蠻多人仍然在使用,算是非常經典的設計。



從影片中的資訊可以看到原本製造這台烘豆機的美國公司:A. J. Deer co. Inc.
現存的資料不多,可能消失了或是重新改組為其他的公司,目前能找到類似的資料只有:http://vintagemachinery.org/mfgindex/detail.aspx?id=3195

至於NO.5 系列的烘豆機可以從US的專利中搜尋到是西元1913年申請:
US Patent: 1,160,650-Coffee roaster 

與現在的直火烘豆機不同的是,由於現在的直火烘豆機大多是以半熱風烘豆機為基礎去更換直火烘焙桶,所以烘焙桶的形式多以直徑:深度為 1:1或是 1:1.2的比例製作,相較於富士皇家早期的3kg直火烘豆機採用直徑深度比為1.5:1的淺底寬桶徑的直火烘焙桶,可以察覺到直火烘豆機的設計上與半熱風烘豆機的主要差異。


而一世紀前的直火烘豆機為什麼到現在仍然有人繼續使用,日本也算發揚光大,Lucky machine 製作的SLR雖然在台灣較少見,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在地中小企業特有的只銷售日本國內的策略,台灣基本上沒有看見過,相對的名聲也較富士皇家不顯著。

日本國內的自家烘焙咖啡店採用SLR直火烘豆機的店家相當多,其實在老一點的自家烘焙店中都能看見。上次去名古屋時有看到超過五十歲的30kg Lucky直火烘豆機 (有點像Gothot)。

以當時的製作來說,機構簡單,同時具備烘焙抽風與冷卻,體積小,古典造型非常適合擺在店裡,在當時應該蠻多店家使用的,現在可以在美國看見的話,也可以看到使用來烘焙堅果的店家。

對我來說,有趣的是直徑深度比為1:1.6的長直火烘焙桶與非常之弱的抽風系統。

從下圖可以看見,抽風的路徑其實在烘焙桶的後端,前端完全靠烘焙桶高轉速將生豆拋起,經過熱風被抽出的路徑,換言之,烘焙量過小的話,生豆堆積在烘焙桶前端,主要熱風都從烘焙桶後端的空間通過,生豆接觸熱風的機會只有前端拋起時才會混合,這也可以看出這種烘豆機在烘焙少量生豆時的不同,傳導與熱風的比例會與較大量烘焙時有很大的差異。

目前烘焙上,其實烘豆機的抽風算是強的,但是因為烘焙桶較長,感受較半熱風烘豆機的抽風不明顯,所以一開始烘焙時,都會有:為什麼抽風這麼弱?的感覺。
實際上因為長桶身,熱風主要通過烘焙桶後端在經過堆積生豆的前端被抽出,更能表現出高熱風的設計基礎,而在半熱風烘豆機中被認為生豆要拋的夠高才能混合高比例的熱風的概念,在這種機型上的表現更為經典。

而在較大烘焙量的狀況下,反倒傳導熱的比例是增加的,相對的烘焙上真的不用過多去調整風門 (在上圖的右下角 ),大多只要火力固定與風門些微調整就能穩定的烘焙。
減量烘焙的狀況下,不用特別調整基本上就是處於低傳導熱與高熱風的烘焙狀態,大概只要確認下豆的溫度點就好,而因為穩定的高熱風,與相對高壓的烘焙室,對於高發酵型的生豆來說,火力夠大也不用擔心燙傷,可以實現10~12分的穩定烘焙時間與淺焙時的高發展性,風味的穩定度比現在的半熱風而言更高。
這也是目前覺得有趣的部分了,上世紀的直火烘豆機對應現在的特殊處理法反倒更高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點火的一些整理

Artisan 與 MS6514的設定;下部進氣集塵測試。

關於烘豆機的火力與風門的測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