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豆機保溫
討論到烘豆機保溫。
烘豆機通常會有一層保溫,從內到外分別是烘焙桶→內隔板→保溫棉→外飾板。 保溫層有厚有薄,影響的是烘焙時散熱的速度,越厚散熱越慢。 外飾板的溫度來自於烘豆機前後面板的傳導熱,所以前後面板的厚度影響烘豆時的保溫,尤其是正面板,正面板越厚,保溫越好。 進入烘焙室的空氣被燃燒器加熱的越完整,烘焙室內的溫度越穩定。所以強調的是烘焙室的密閉效果,讓空氣只能通過燃燒器才進入烘焙室。 環境氣溫影響機體散熱的效率,濕度影響火焰燃燒的熱值。 單層鍋、雙層鍋兩者的差異更多是連續烘焙時的穩定度。大多數人對於烘豆機保溫多注重烘焙桶的厚薄與材質等等,有趣的是,烘焙桶的厚薄與豆量比較有關聯,1kg的烘焙桶對於600g的生豆,保溫的效果比起3kg烘焙桶對於1.8kg還要高。
烘焙桶保溫其實來自於烘焙桶本身的材質,材質密度越高,保溫效果越好,但保溫仍然有其極限,因為烘焙桶本身的重量是固定的,吸熱也是固定;以入豆溫180度C,固定的熱能提供給50%烘焙量或80%烘焙量,生豆能吸收到的熱能是不同的。
有趣的部分在於半熱風烘豆機的烘焙過程中,130度C前來自鍋體的熱能,而進入一爆前的鍋體溫度並非跟生豆溫度一致,許多的操作手法都是試著維持鍋體的溫度,在烘焙過程中穩定烘焙桶的溫度通常是穩定烘焙的主要目的。
Probat的設計為主軸的烘豆機,保溫層都有一定的厚度,Probatino 1.2的保溫層約40mm。
重點在於進入烘焙室的氣流,被限制成完全經過火排加熱才能進入烘焙室,於是烘焙室的基本溫度通常不會太低,火焰距離烘焙桶較遠,大火都不會接觸到鍋體。
雖說鍋體還是有一定的高溫,這裡卻採用了密閉雙層鍋的設計,強調熱風比例較高。
但為了維持火焰二次燃燒的穩定,還有穩定的熱風比例,固定抽風是必需的;所以形成:固定強抽風→足夠的空氣→穩定的火焰→高熱風比。
而連續烘焙時,即使雙層鍋體仍會累積上一鍋的蓄熱,雙層鍋的空氣層溫度也會逐漸提高,如何穩定內鍋的溫度避免過高,這就是設計上的細節。
相較於可變風門的單層半熱風烘豆機的特徵:利用風門微調傳導熱與對流熱之間的比例來調整烘焙的節奏;雙層鍋的設計導致烘焙上能調整的範圍就侷促了許多,而這種侷促也能算是一種穩定。
有點「萬物皆可蒸,致於蒸了好不好吃,至少是食物的原味。」的作法。
利用固定的烘焙模式去挑選適合的生豆。
而可調風門的半熱風烘豆機,大概是:「每種食物都有其最美味的作法,只是需要被發現。」
了解生豆的品質去抓出對應的烘焙模式,表現該生豆獨有的風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