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做點有趣的事情:1.2kg的直火烘豆機
談不上多高明的想法,重點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問題是可能這樣設計就能解決或改善的? 這是近來設計的直火烘豆機,設計的初衷是因為大多數的烘豆機都長的差不多,然而去翻看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烘豆機專利文件,會發現各式各樣的烘豆機在當時是蓬勃生長,出現各種樣式的烘豆機,而非現今烘豆機的結構幾乎已經定型了,在"有趣"的大前提下,有什麼思考的方向呢? 一開始是以德國的G.W Barth Menado 60kg的烘豆機為雛型,後來為了延續之前設計的L1.5的線條,於是出現了上圖的造型,以拆卸組裝方便的大原則下,大量的螺絲是無法避免的。 這次希望能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終究還是烘焙時所產生的煙與銀皮,直火烘豆機一直很難避開的就是火源在正下方造成落下的銀皮燃燒的狀況,在小型機器上的影響不大,但是3公斤以上的直火烘豆機,大量銀皮燃燒是無法避免的,早期常使用的狀況,在富士皇家的烘豆機上採用的方式是在火排底部的銀皮盤加水,使大量的銀皮堆積降溫避免燃燒。 而義大利的做法則是將火源上移,銀皮由烘焙桶下方抽離,優點是銀皮經過火排的燃燒所形成的煙不會通過烘焙桶,然而這樣的設計,風門的效果與一般的下方火源的直火烘豆機完全不同,形成對流設比例更高的系統,迄今,義大利的IMF就是這種設計類型的主要廠商之一。 以個人設計為主的小型工作室規模,當然很難去思考動輒30~90公斤的中大型烘豆機,但是小型烘豆機的發想倒是可以試試,在這年頭,萬事皆備,只欠圖紙的狀況下,當然絞盡所剩不多的腦汁,來設計一台可以盡可能避免銀皮燃燒的直火烘豆機了。 目前能想到的處理方式就是側火,而側火必須搭配穩定的氣流移動路徑,抽風較強是必須的,而常見的狀況是早期富士皇家的直火烘豆機會用到悶這個手法,這是機械風門的優勢,但是在維持相對較強的抽風狀態又能夠有一定的風門效果,也只能從變頻風機下手。 組裝上考驗的是加工廠的精度,而採用的材料包括了黑鐵與不鏽鋼,兩者的誤差值各有不同,目前看起來也算有驚無險的組裝完成。 至於實際烘焙的效果如何?就等電路的部分完成後就開始來試試。 ~~~~~~~~~~~~~~~~~~~~~~~~~~~~~~~~~~~~~~~~~~~~~~~~~~~~~~~~~~~~~~~~~~~~~~~~~~~~~ Facinating! 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