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關於設計的另一個困境。

 就我自己的角度來說,烘豆機這種設備主要歸類於生財器具,長時間使用為重點,而這個長時間使用就得考量維修保養的問題了。 如何有效減少維修保養的時間與難度就是設計時要去思考的問題。這問題也包括了維修的難易度。 以汽車來說,採用引擎的汽車大多以里程或時間來設定基礎保養的頻率,基礎保養包括了更換機油、機油芯、檢查水箱水、空氣濾網、煞車油、動力方向盤油、冷氣冷度........一般就是五油三水。由於這些基礎保養會直接影響行駛的安全性,所以基礎保養的頻率較高,大多也採用更換的或補充的方式進行,因此設計時會盡量讓這些需要更換的部分變得比較容易,至少找的到。當然有些像是變速箱油等等,更換的里程數較高。 以烘豆機來說,主要會影響烘焙的因素,不外乎就是風管與銀皮,因為這是會累積細塵的部分,常見到的是烘豆機內部的風管阻塞,還有銀皮集塵桶的清理;至於烘焙桶的清洗?得先討論烘焙桶在長期使用後,會不會造成風味上的差異。 先說說烘焙桶好了。 現在因為小型烘豆機很多,也逐漸普及,對於小型烘豆機的清潔與拆裝就變的重要了,小型烘豆機在設計上主要是烘焙量少,體積小,相對的清潔維護的部分會因為設計上而變的難易度差異大,因為體積小,能夠使用的空間就小,包括了人手可以移動的空間。( 要拆裝前也得讓手與工具能夠進去!)   較多的設計會把這些需要清潔的部分做在比較容易動作的位置。 然而烘焙桶的清潔呢?烘焙桶由馬達帶動、還包括支撐烘焙桶軸心的軸承等等,要拆烘焙桶,需要的拆解的零件就比較多。但是烘焙桶需要經常清潔嗎? 如果以炒菜的角度來說,上一鍋炒麻婆豆腐,下一鍋炒青菜,鍋子是一定要清潔的;但是烘焙桶烘的都是咖啡生豆,風味上會因為上一鍋咖啡的風味影響到下一鍋嗎?這一點得仔細思考,因為影響風味的是鍋體的蓄熱還是鍋子表面的狀況?當然上一鍋烘到二爆,鍋體表現多少有點油脂,下一鍋烘淺焙,豆子表面會不會有沾染到油脂的可能性呢?就我的角度來說,可能性有,但是在高溫的狀態下,油脂可以維持液態的時間很短,還有抽風的因素在,相對的沾染的程度變得非常的低,當然硬要烘到二爆密集出油,再跟著下第二鍋,沾染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重點在於沾染這些油脂後,能否影響到風味?我認為,前提是油要夠多.... 多到可以包覆生豆的程度,那應該是油炸生豆了.... 但這也不是說烘焙桶就不用清潔了,而是清潔的重點在於烘焙桶內部的表面還是其他部分,烘焙桶以傳導熱

設計的窘境

 就設計目的來說,成本的降低大概是最重要的方向了。 建立在現有的功能上,如何降低成本,可能已經根深蒂固地刻畫在設計者的基因上。從工業的角度,所謂成本的降低,最有效的方式應該是規模,將規模擴大,就能用更低的成本來製造同一個產品,然而規模會有其限制,因為規模會被資本額限縮,這也是很多機械製造的"困境"。 就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很難用"困境"二字來形容,應該說,市場的需求有其限制,不會無止境的擴大。正如之前討論過的,每個人都需要一台烘豆機嗎?甚至每個人都需要更多的烘豆設備嗎?以人類的社會分工來看,總會有人比較容易上手某個技術,甚至有些技術需要幾代人的累積,例如農業等。 社會的分工就成了必然,從人類可以大量生產食物的前提。 技術的累積,是否能有相對應的價值? 以汽車行業為例,近代的汽車很難有較跨步的發展,尤其是設計,當設計越來越受限 (汽車工業與法規的限制 ) ,當然也可以說越來越精鍊,精鍊到每台車都長很像......... 與其說是內行人才看得懂,不如說品牌的區隔越來越不明顯,尤其同個價格區間內的汽車品牌。 各行各業都有類似的狀況,那烘豆機設備呢? 近年製造烘豆機的廠商越來越多 (包括我),然後發現長很像的烘豆機也越來越多。 這些是精煉的設計嗎? 我得想想。 好的設計會經過時間的考驗,所以直接致敬經過時間考驗的設計? 也是一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