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要動手做一台烘豆機的話..........
早期烘豆機是沒有1kg規格的,更不用說500g。 因為烘豆機是為了工廠設計的,量太少根本不符合效率。 所以小型的家用烘豆機主要動力來源是人力。 簡單的說,越多的功能,設計就越複雜,相對應的,成本越高。 以個人經驗而言,烘豆機的製作步驟: 烘焙桶→火排→抽風機→其他固定料件→電子零件 如果說,你要自己動手製作一台烘豆機的話,最基本的就是烘焙桶跟攪拌葉片。 從零開始,烘焙桶是烘豆機的基礎,一切的尺寸都以烘焙桶的規格下去延伸,所以一個烘焙桶的尺寸是最重要的。 當然,烘焙量越高,烘焙桶的強度就必須增加,簡單的說,採用不鏽鋼材質的烘焙桶,烘焙量2kg以下的狀況,最好不要低於厚度2mm。 最好的建議是直接尋找工業配管用的不鏽鋼管,公稱直徑150mm(6"),厚度2.8mm就是500g的好選擇;這類不鏽鋼管仍就會有輥圓誤差的狀況,但就實際使用的狀況下,只要與內壁差距留出較多空間,仍就是較佳的選擇。 攪拌葉片的話,就根據個人的想法來設置,但是這一點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要將攪拌葉片彎曲至貼合壁面,目前加工的過程來看,仍就只能手工製作,立體曲線的攪拌葉片如要直接切削出來的話,加工的成本會遠超你的想像,所以採用2mm的不鏽鋼板,根據想法動手彎曲是比較好的方式。 另外一點,烘焙桶太小的話,氬銲針是伸不進去的。 至於烘焙桶底部的沖孔網板應該就比較好處理,直接詢問3mm沖孔鋼板就可以了,只是要考慮與烘焙桶接合的方式,這部分富士皇家的烘豆機就做得很棒,雖然採用鑄鐵件夾合沖孔網的做法十分穩固,但是鑄鐵件的製作又是另一個問題。 這一點就要根據烘焙桶內部與軸心相接的固定支架來討論。 選定烘焙桶的規格與攪拌葉片的形式後,除了找料件,交由鐵工師傅處理或是自行氬銲,再來就是要討論火排的形式,大火、藍焰、空氣動線、接觸熱、對流熱等等的問題。 既然是加熱的主要來源,火排的形式與火焰的高度與內隔熱的設計都要考慮進去,這些考慮要有依據的基礎,就是烘焙的手法。 偏向中淺度烘焙,時間不超過15分的話,火力要夠大,熱風的效果要加強,所以需要火焰較強,空氣動線需要較長,焰端盡可能不要接觸到烘焙桶。 偏向中深度烘焙,時間超過15分的話,火力適中,接觸熱的比例會較高一點,火焰末端接觸到烘焙桶(直火鍋例外)。 如果想要兼顧所有的烘焙方式呢?因為烘豆機增加更多的功能,每個功...